访日杂记(6):以人为本的边远地区教育
文 风灵
我们这次访问的主题除了农村农业,另一个重点是乡村教育。我们先后拜访了新泻县教育委员会和佐渡市教育委员会,并与松崎小中学和内海府小中学的校长老师进行了座谈。限于行程,未能到学校实地参观,让人略感遗憾,但日本对边远地区教育的重视,尤其是对学生的关爱,仍然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前面说过,日本政府非常重视法律,可谓是依法行政的楷模。(参见访日杂记(2):法无授权不可为)日本制定了《边远地区教育振兴法》,要求都道府县制定相应措施,保障边远地区得到公平分配的教育资源。
我们参观的新泻县,特别是离岛佐渡市,都有不少地方属于边远地区或准边远地区或特殊地区。边远地区指的是在交通、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比较孤立的山区、孤岛等。政府通过一套评分系统,来确定是否属于边远地区或准边远地区。
边远地区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生源持续减少。以新泻县的边远地区学校为例,每年净减少的学生达2000人。2017年学生数是106,309,2018年是104,312, 2019年则只有102,195了。
按照规定,如果一个年级的学生少于16人,就会把不同年级的学生合并在一起上课,这被称作复式班级。边远地区存在大量的复式班级。比如与我们座谈的内海府小学校,位于佐渡岛北端,这所小学校只有7名学生。分为两个班级,3年级有2个孩子,而5年级的4个孩子与6年级的1个孩子则合并为一个复式班级。复式班级的问题是没有办法按照每一科一个老师的方式派出足够的教师。老师不得不教授多个科目,有时候甚至得由班主任教所有的课程,其中英语和数学老师尤为缺乏。比如内海府小学就只有6个老师,而每个年级要开的课程包括国语、数学、科学等1来门,其中有4门课程没有老师,需要聘请外面的兼职老师任教。
针对这种情况,政府的教育部门的对策主要是加强教师的培训,让老师能够胜任自己专业之外的课程。另外就是推动远程教学,逐步普及每个学生一台电脑,本校没有老师教授的课程就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弥补。
边远地区的教师是实行轮换制,每过几年,边远地区和非边远地区的老师就会轮换,这样,就本身的师资水平来说,边远地区的老师一点也不比城市的老师差。老师属于任命的特殊公务员,薪水由当地政府发放,待遇比一般公务员更高,也比其他的白领职业高。
教学的硬件方面则不存在多大问题。虽然我们没有到学校参观,但从照片上看,哪怕只有几个人的学校,校舍都很漂亮,内部设施也齐全。据新泻县教育委员会介绍,国家会有补贴,尽力保障边远地区的获得公平的教学设备设施,包括理科的实验工具等。不过,与以前有些说法不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虽不需要付学费,但需要支付午餐费和交通费,工具书和资料也要付钱。
最令我感动的是,从政府教育部门的公务员到学校的校长老师,十分重视边远地区学生全面发展。边远地区学校的学生人数少,集体活动难以开展;生活范围小,环境较为封闭,与外界沟通不足。学校因此大力开展与当地社区的互动,邀请各界人士参加校园活动,让学生增长社会经验,摆脱孤独感,了解和传承当地的文化。
比如,另一所与我们座谈的佐渡市松崎小中学,有小学生6名,初中生10人,全校学生16人,老师20人。学校每年7月底会举办游泳大会,邀请当地居民参加,每个孩子在两个大人的保护下游一公里。这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项传统盛事。此外,学校还开展多种农业体验,让学生到田间地头亲身从事插秧采摘等活动,或是打捞海鲜烹制美食,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探索当地的自然风貌等。
内海府中学(即初中)只有两个学生,一男一女,有4名老师。校长谈起这两名学生,专门提到,现在的问题是这两个孩子缺乏同性玩伴,可能对他们的成长发展不利,因此老师特别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另外,为了增长见识,促进与外界的交流,由学校出资,安排这两个孩子去东京观看奥运会,已经买好了票,定下了行程。
此外,新泻县近年开展了山村留学制度,吸引外地学生来寄宿读书,了解当地文化,费用由市町村等承担,但每年名额只有10个,申请的倒很踊跃,有30个人报名。
在各种参观交流中,很少听到关于应试教育题海战术之类的话题,甚至对课程学习的介绍都很少,似乎学生们一年四季都在从事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我就升学率问题询问当地教育机构的官员,他们回应说,有80%的学生考上大专以上学校。就我看来,这个数据显然很不错了,但他们认为情况还并不是很理想。就课程学习询问中小学校长,校长表示,因为学生很少,他们尽量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学习的进度、内容等都会因人而异,很多时候都是老师一对一的指导。学校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各种想法,各种意见,以应对将来未知的挑战。
从经济学角度看,一个学校只有几个十几个学生,肯定是成本高昂,得不偿失的,照理说应当大力撤校并校,以求规模效应。对于这个疑问,与我们座谈的小学校长解释,近年来确实已有不少学校撤并,但一所小学对当地社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哪怕是同一座岛上,不同的学区也有不同的传统文化,学校被认为是保存和继承传统的象征,也是社区地标和凝聚力的源泉。因此,即使学生稀少,后继无人,各地仍然希望能尽量保留本地的学校。
对于这样的价值观,经济学没啥好多说的。经济学讨论的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而对于目的本身却没有立场置喙。不过,就我走马观花的访问来看,重视传统,重视社区共同价值,更甚于经济利益,似乎是日本农村的特点之一。
相关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相关文章:访日杂记(5):缓解农村老龄化危机的努力